2021年4月23日 星期五

水龍頭裝臭氧機要小心!

 時代在進步,所以民眾愈來愈重視養身,任何只要能達到健康訴求的商品,就能在市面上嶄露頭角,臭氧機即被業者宣稱具「清除蔬果中殘留農藥、蔬果保鮮、改善水質、美白、除臭等」功效,故在各大百貨公司、賣場,均可見到它的蹤跡。您知道使用上有何潛在危險及注意事項?

先強調一次,內文的臭氧機不是指市面上所有的臭氧機,有可能是第一代或第二代,而市售的臭氧機有可能到第三代或第四代,所以此文純供參考。


臭氧(O3)是氧受到高壓放電產生的能量撞擊而成,由三個氧原子構成的氣體物質,濃度高時會聞到刺激的臭味,所以稱為「臭氧」。

目前市售臭氧機,大部分是利用高壓放電,以送風機將含臭氧的氣體經由一根細管引到水中或空氣中。

但臭氧機產生的臭氧是否可達到廣告宣稱的功效?處理的過程中,臭氧的濃度是否會造成危害?這些議題都值得消費者注意。目前市售的臭氧機,機器設計臭氧產生的量是否足夠、處理的過程中是否能把臭氧完全消耗,或者機器本身是否有臭氧洩漏等問題,都是消費者在心動之餘,應更深入了解之處。

使用臭氧機的潛在危險

空氣中的臭氧濃度過高,會對眼睛、鼻腔、呼吸道等黏膜造成傷害,如長期處在濃度過高的環境中,還會造成氣管炎、咳嗽、喉嚨疼痛,嚴重時甚至可能引起肺水腫,所以使用時要避免因濃度過高造成的傷害。

目前市售的臭氧機可分成水中和空氣中使用兩種,以下分別敘述使用時的潛在危險:

※水中使用

1.去除蔬果中殘存的農藥:因臭氧機的臭氧是利用曝氣的方式釋放,這種設計作用最多只有20%的臭氧溶在水裡,其餘大部分都跑到空氣中,再加上臭氧本就不易溶於水,要使其產生功效,相對需要更多的臭氧,因此,會有濃度過高的危險。

2.去除肉中殘留的抗生素:肉為蛋白質,由胺基酸組成,經過臭氧處理,會產生具有致癌性的物質──亞硝酸。

3.改善水質:如水裡有細菌或微生物,這些物質常為含氮的化合物,經臭氧作用,會產生硝酸鹽,甚至亞硝酸鹽(致癌物)。

要用臭氧處理水,最好明確知道水裡的成分,及了解臭氧處理會產生的副產品後再使用,以確保安全。另外,國內的自來水都採用氯消毒,會有餘氯殘存,如再用臭氧消毒,餘氯會和臭氧反應,產生具毒物質──次氯酸根類,且曝氣愈久產生愈多。山泉水用臭氧消毒後,除會含臭氧外,還會產生氫氧自由基,會破壞身體細胞,最好靜置30分鐘後再喝。

4.在美容方面的功效:在美白的過程中,也很可能把好的皮膚破壞。

在浴室中使用時,因處於密閉空間,可能會吸入過多的臭氧,傷害呼吸道;另外,若要加鹽使用,最好使用精鹽,因粗鹽含有溴(Br),和臭氧反應亦會變成致癌物質。

※空氣中使用

臭氧在空氣會和其他物質反應,產生二次空氣污染物,如過氧乙醯硝酸鹽類化合物。且電器用品放在含有臭氧的環境中,零件亦遭其破壞,而減少使用壽命或效能。

另外,市面上還有車內使用的臭氧機,因汽車也是密閉的空間,再加上臭氧會傷害汽車中的塑膠零件、皮革、橡膠、電線等,造成軟化、斷裂,都將影響行車安全。

使用臭氧機的注意事項

一、若要購買臭氧機:建議選擇有標示容量(mg/hr)的機型,才可知道打出的臭氧容量。

二、水中使用:一定要保持室內通風,並注意臭氧濃度的控制。

三、空氣消毒使用:空氣中使用較危險,人在室內時千萬不可使用,並要等臭氧機關閉後1個小時,人再進去,並立即把窗戶打開。使用時要放在高處,並打開電風扇,讓臭氧均勻分散在房間中進行消毒。

若在車裡使用,最好將窗戶打開一點,以避免吸入過多的臭氧。

臭氧機的臭氧並不能清除殘存蔬果內部農藥

根據行政院農委會藥物毒物試驗所的實驗數據顯示,臭氧機產生的臭氧並不能完全清除蔬果中殘存的農藥。一般業者的實驗方法,是讓臭氧直接與稀釋於水中的農藥接觸,進行氧化還原反應,故只能去除蔬果表面的農藥,而此類農藥用一般水洗即可去除。但消費者所擔心的殘留農藥是系統性農藥,係存於蔬果內部,臭氧根本無法接觸,更不用提可「清除」了!


故建議消費者最好清理蔬果的方法是:先將蔬果泡水10至15分鐘,再以軟毛刷洗,最後再以流動的水沖洗。

2021年4月1日 星期四

防疫、空污難兩全 開車究竟該開窗還是開空調?

下班順道載同事一程,或許因為車內空氣不流通,同事覺得有點頭暈。加上最近為防武漢肺炎蔓延,儘量避免待在密閉空間,因此同事伸手就要開窗,但正值下班尖峰,窗外瀰漫汽機車廢氣,該開窗還是使用車內空調循環呢?

車內空氣品質不佳 更可能成為武漢肺炎傳染高風險區

車子是密閉空間,人與人間的距離小於1公尺,在密閉空間的傳染風險也較高,日前白牌司機受感染身亡恐怕就是一例。

除此之外,車內空氣品質也不佳。刊登在《國際環境(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)》期刊的新研究就顯示,車子內裝如座椅、面板、踏墊等使用的阻燃劑可能致癌、不孕或胎兒發育不全,而且待在車內的時間越長,接觸的量越多。

該研究針對現今常用於阻燃劑的磷酸酯類有機化合物進行量測,發現磷酸酯類有機化合物中的三磷酸酯(TDCIPP)量,和待在車裡的時間成正比。「這些有機化合物會附著在灰塵上,車內的人很難避免吸進或吃進肚子裡,」研究者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環境毒物助理教授佛茲(David Volz)說。

美國生態中心(Ecology Center)科學家吉爾哈特(Jeff Gearhart)也指出,來自皮革、染料、黏著劑、各種塑料的揮發性化學物質約有50~100種,可謂是「化學物質雞尾酒」。

新車有味道是好事嗎?細數車內4大空汙來源

對經常開車的人來說,車內空氣品質攸關健康, 台灣氣喘學會副祕書長、胸腔重症醫師蘇一峰表示,車內空汙主要有4個來源:

  • 車輛內裝:包括皮革、染料、黏著劑、各項塑料,都是有機化合物和溶劑,含有致癌物質苯、甲苯,會導致肺癌、血癌、腎臟癌等,而且隨著氣候漸暖,如果車輛停在戶外直接曝曬,高溫會增加揮發性有毒物質的濃度,而這也通常是新車的味道。所以新車有味道是好事嗎?

(在車上擺放絨毛飾品或毛毯,會增加灰塵和塵蟎,引起人體不適。圖片來源:Shutterstock)

  • 車內布置:有些人為了讓車內會擺放毛毯、絨毛玩具等,這些都容易附著塵蟎和灰塵引發氣喘。另外許多駕駛會在車內放置芳香劑,可能釋出甲醛等有毒物質。
  • 習慣不佳:如在車內吸菸、吃東西,食物碎屑會產生異味、滋生黴菌、跟灰塵結合,引發氣喘和呼吸道疾病。
  • 車外污染源:主要是粒狀污染物,原因包括戶外空氣品質不佳、車多壅擠的尖峰時段和高速公路,許多人認為汽車空調能過濾車內、外空氣,因此車內空氣品質應該是相對好的,但其實不然。其中原因在於汽車空調是吸引車外空氣在車內循環,尤其是前車是柴油卡車這類重污染的車輛。

擺脫車內病毒和空汙 可以做3件事

面對車內空汙和防疫考量,專家建議,最好的方式是「開窗、戴口罩和勤換空調濾網」。

1. 開窗

蘇一峰建議,坐上車後先開窗10分鐘,讓車內空氣流通,降低車內有害物質的濃度,尤其是經烈日曝曬過後的車子更該這樣做。如果車外空氣污染嚴重,是否該開窗呢?高雄長庚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王金洲認為,和空汙比較,武漢肺炎是急性的感染,應以防疫為優先,「建議開窗戴口罩,雖然醫用平板口罩無法抵擋PM2.5,但能過濾較大的空氣雜質,也有一定的保護功效。」

2. 戴口罩

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感染控制科主任廖嘉宏建議,想防疫最好的方式是「開車窗、戴口罩」。至於車外循環的效果,則因為每台車的換氣率不同,不一定能充分將車內、外空氣交換,他也不建議只開一扇的車窗,「因為開窗會造成空氣流動,在下風處的人可能會被上風處(靠開窗處)的傳染。」他說,車內循環當然更糟。艷永華國際有限公司執行長、多所職校汽車科培育講師廖俊樺也指出,開窗是營造半開放式的空間,空氣流動下病毒量會降低,減少感染風險,能搭配口罩是最完整的保護。不過他也認為,不管有無開窗,若有防疫考量,在車內的人都建議戴口罩。

(專家建議,為了防病毒上身,乘車時還是建議戴口罩。圖片來源:Shutterstock)

3. 勤換濾網

如果碰到某些情況不方便開窗,例如外面下大雨,則可使用外循環功能,車外循環可以提供一些新鮮空氣、降低車內一氧化碳、二氧化碳和其他有毒化學物質的濃度,但廖俊樺也提醒要勤換空調濾網,如此可以增加車內換氣的效率。「一般是里程5,000至10,000公里就要更換濾網,」蘇一峰說。

如果是接載陌生人或不確定是否有傳染風險的親朋好友,除了戴口罩,也可在乘客下車後清潔座椅、安全帶、手把等地方。廖俊樺強調,目前車用空氣清淨機還沒有證據顯示可以降低空氣中的病毒量,所以還是應保持車內通風。

除了空氣清淨機,還可以這樣做

想防範武漢肺炎,要戴口罩、開窗保持空氣流通、勤換濾網;如果是想改善車內空氣品質、降低毒物濃度,除了可購買離子式或具備活性碳濾網的空氣清淨機來淨化空氣,還要注意以下4個重點:

  • 不要用化學清潔劑清洗車內,用清水即可。
  • 不要在車內抽菸,即使開窗抽菸,車內空氣還是會變差。
  • 保持車內環境乾淨,用吸塵器清潔容易卡髒污的地方如腳踏墊、座椅縫隙等。
  • 移除不必要的毛料裝飾物,減少塵蟎和灰塵。

衣服有菸味就是痛苦,而且三手煙也和一些皮膚接觸過敏、乾癬症相關。

即使在戶外抽煙,你還是帶著三手煙(三手菸)回家的! 你也許以為到沒有人的地方、戶外或吸煙區抽煙,回家就是乾淨沒問題的了,對此,黃軒示警,你這麼做不僅會帶著殘留在衣服上面的三手煙回家給家人,同時在你流汗下,更可以增加更多的尼古丁相關致癌物質,快速吸收到體內,這也為什麼抽煙的人,一直...